中国彩票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蓬勃兴起,一路高歌猛进,彩票销售网点遍地开花,参与者众,一度突破三亿大关。然而,盛极而衰,2018年彩票销售额创下5115亿元的历史峰值后,便急转直下。2020年,总销量锐减至3330亿元,此后几年一直低位徘徊,在三千亿左右挣扎。
面对如此颓势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疫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一方面,长达三年的疫情导致许多人收入锐减甚至失业,生活压力陡增,无暇顾及彩票带来的娱乐。另一方面,疫情期间国际赛事纷纷停摆,体育彩票发行量大幅缩水,自然拖累了整体销售业绩。
然而,资深彩民对此却有不同看法。他们认为,销售额断崖式下跌并非仅仅源于收入下降或体育彩票发行量减少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彩票的公正性备受质疑,导致彩民信心流失,最终选择放弃。那么,彩民们对彩票公平性质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?
展开剩余61%首先,中奖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佩戴面具和口罩,遮掩真实身份。这种做法让彩民们疑窦丛生,不禁发问:巨额奖金是否早已内定?领奖者会不会是彩票中心工作人员冒名顶替?虽然彩票中心解释称,此举是为了保护中奖者个人隐私,避免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,但仍然难以完全消除彩民的疑虑。
其次,彩民质疑,彩票销售截止后,到彩票中心公布中奖号码之间,存在着一段不短的时间差。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,摇奖结果的计算和公布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,为何要耗费如此长的时间?对此,彩票中心回应称,彩票数据汇总、筛选以及最终的摇奖过程,均由公证人员现场监督,并全程录像,以确保公正透明,杜绝任何作弊行为的可能性。
此外,媒体曾报道过辽宁彩民一年内三次中得大奖,以及山东彩民三年两次中奖的新闻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彩民们普遍认为,彩票中奖概率极低,普通人穷其一生也难中大奖,而少数人却能屡屡中奖,难免让人心生疑虑。
事实上,为了刺激低迷的彩票市场,一些从业者热衷于编造各种彩票中奖故事,以吸引彩民。然而,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,反而加剧了彩民对彩票公正性的怀疑。
归根结底,彩票中奖本身就是一个概率事件。很多彩民在长期购买彩票后,发现自己连小奖都难以命中,便开始质疑彩票的公正性。实际上,即使是双色球,中奖概率也仅为1700万分之一。因此,购彩未中奖实属正常现象,过度怀疑彩票的公正性实无必要。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